這篇報導文學, 對一個念了七年半畜牧系所的人來說, 實在太多基本觀念錯誤, 真的很難解釋仔細. 最初只是想在 FB 上隨便放幾槍吐個嘈, 但是到處放槍放到後來, 不寫一篇稍為完整一點的好像說不過去.
*離開畜牧圈也好一陣子了, 還在巷子裡的親朋好友們有看到謬誤的地方再砍劈我吧!
以下分點簡單評述:
原文章: 商業週刊原報導 - 揭開美國牛飼養秘辛
1. O157 是屠體加工管控的問題, 不是飼養管理的問題. O157 感染在各國很多農產品都會發生, 最近一次就是德國發生的有機蔬菜污染, 造成 48 人死亡 857 人感染.
這難道是有機蔬菜的問題嗎? 顯然不是, 這是後端食品處理的管控不當所導致. 同樣放到肉牛的情況來說, 要把這些案情歸咎於飼養管理而不是後續的肉品加工管控, 講難聽點簡直是在栽贜.
2. 文中美國流行的玉米牛, 其實指得是在肉牛送進屠宰場前幾個月左右調高穀物 (玉米, 大小麥, 黃豆混合物) 與草料的比例到 3:1, 以讓肉牛長肉. 但在肉牛短暫的一生中其它大多數日子, 草料的比率依然高達 60~80%.
3. 文中的肝膿腫應該是指肝膿瘍 (liver abscess), 泛指各種腸道微生物由消化道進入肝臟後形成的病灶, 是一種感染造成的症狀. 然而在肉牛最多的情況是原蟲(汙染的草料)造成, 反而不是文中所說的 O157.
另外一個事實是, 這類多種微生物感染在各國家畜包含牛豬羊都算是普遍現象, 只要不造成家畜成長率過低, 或特定人畜共通疾病, 一般不會處理. 特別把這種事揪出來講, 最後造成的結果就是所有的家畜都不用養了.
4. 牛吃的玉米是飼料玉米跟青割玉米, 品種跟人吃的甜玉米不同, 算是非常粗的食物, 也只有牛羊這類反芻動物才吃得下去. 世界個國含台灣種這類玉米都是比較差的土地種不好人吃的作物, 或是需要休耕的土地利用這種玉米來輪耕恢復地力(像油菜花).
5. 事實上, 沒有所謂全吃草或是全吃穀物的肉牛, 只是最後肥育階段調整不同的草料與穀物比率罷了.
全期以草料為主要飼料的肉牛的確有人認為比較健康. 但 2008 這篇研究: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t Kinds of Beef in the Marketplace指出, 成份分析告訴我們全草料的肉牛肉品組成確實更健康一些些, 但改善的這一些些健康程度, 對於吃的人來說其實沒有差別, 多吃點別的食品還比較實在.
6. O157 在1980 年以前沒發現是因為缺乏適當的大規模研究. 在 1982 年開始美國 CDC 為首加強 O157 中毒研究時, 才慢慢追出在牛腸道含有一定比率的 O157. 但多單位大規模全國性調查得到的 O157 帶原率在 0.2~2.5% 之間, 依不同牧場與地區有別, 遠低於商週引用的資料.
有趣的是, O157 幾乎只在夏天出現在牛隻消化道中, 到冬天帶原的比率則降到接近 0%. O157 的帶原事實上可以說是牛隻的自然現象, 或許可以用飼養管理的方式降低, 但要歸罪於玉米實在是太瞎掰了.
7. Prion 本身有一定程度物種障壁, 當初從羊到牛到人是一個不幸的巧合. 當年在英國羊屍體做成的骨粉同樣送去了其它家禽畜飼養場, 卻獨獨只有牛中標, 就解釋了 prion 感染還是有限制存在. 如果 prion 可以無差別跨物種傳播, 所有的食肉動物基本都已經絕種.
8. 抗生素的使用在各國都有根據環境耐受程度與抗藥性衍生顧慮所設定的使用標準, 牧場經營者要冒險違法使用本來就是難以完全阻止的事情. 因此後端管理稽查便成為必要的工作.
顯而易見地, 這個抗生素濫用的問題並非肉牛飼養的原罪, 反而是個別經營者的問題. 歸咎到整個肉牛飼養上, 也是欲加之罪了.
---
如果不是人類自己愛吃牛肉又貪便宜, 當初根本不會有集約式肉牛牧場發展出來. 我個人認為愛吃牛肉就要擔風險是天經地義的事. 人類任何後續開發出來的改良技術都有潛藏的代價要付.
一句話, 人口變少, 消費量變少, 付出更高的價格保障品質, 自然解決大部份的問題.
*本文修整版本登錄於科普網站 PanSci
**本文改編後於公視議題中心發表版本:從美國牛肉談起–肉牛產業的謠言與事實 Q&A
*本文修整版本登錄於科普網站 PanSci
美國牛肉的迷思 – 謠言與事實 Q&A
http://pansci.tw/archives/11766**本文改編後於公視議題中心發表版本:從美國牛肉談起–肉牛產業的謠言與事實 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