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開了六首曲子, 呂思清的協奏曲三首都是耳熟能詳的華人小提琴作品, 如, , 以及壓軸的[梁祝]. 其它都是北市國的合奏曲, 如最近常上音樂會, 趙季平的[蘆溝曉月], 跟[滇西風情]組曲兩樂章.
或許是北市國不想讓這三首合奏曲搶了呂思清的風采, 基本上樂團的表現是平淡而缺乏情緒, 打擊聲部往往壓過單薄的樂團. 指揮動作上固然表演的很賣力, 樂團固然表現得很精確, 但曲子卻表現的冰冷而缺乏情感上的溫度, 連充滿民謠歌唱性風格的[蘆溝曉月]都讓人聽得想打哈欠.
而進入小提琴協奏曲時, 特別是[陽光照耀在塔什庫爾干]樂團伴奏的節奏甚至偶爾咬不準獨奏者的節奏, 造成了聽覺上的紛亂感. 整場聽下來, 不免有種或許直接讓呂思清無伴奏演出, 是不會現場效果更好的想法.
然而, 在進入今日最後一壓軸[梁祝]之後一切都改觀了. 不知道為什麼樂團到了這首曲子才有活過來的感覺. 與小提琴旋律對唱的各聲部樂器交叉銜接變得流暢俐落, 音色, 音量與技巧都可以說詮釋得令人滿意, 無論是曲笛/大提琴與小提琴的對唱, 樂團的氣勢堆砌, 甚至是團員的神情與動作, 都讓這首曲子整體呈現出令人感動的飽滿情感表現. 這跟 2010 年在國父紀念館的演出比起來, 有了非常明顯的進步. 光這一首的表現, 就足以一筆勾消前面全部令人不滿意的部份, 讓人覺得完全不虛此行. (唯一令人遺憾的是, 多年來記憶中這個樂團, 很少有像這樣完全展現實力的表演. 有時候感慨, 非不能矣, 實不為也!)
說到呂思清對[梁祝]的詮釋, 與 2010 年十二月的演出相比, 整體風格又有改變, 引子顯得更加清麗婉約, 隨著樂曲情境的演進逐漸加大力度與對比, 這點跟 2010 年的詮釋相差不多, 著力甚深. 末段的詮釋改變較大, 一轉而變成近似引子的秀麗風采, 卻反而跟前段的激烈情緒形成極為明顯的對比, 營造出一種淡然之中倍感淒清的情境. 會想要一再來聽呂思清的[梁祝], 就是為了想要知道他又在這首曲子的詮釋上做了什麼改變吧!
今天這場音樂會中的[梁祝]一曲不愧為壓卷之作. 獨奏者, 樂團表現, 以及場地效果, 整合在一起確實呈現出精彩絕倫的高水準演出, 以此為我 2012 的音樂會聆聽劃下句點, 可以說完全心滿意足了. 現在可以開始期待明年也能聽到這麼優秀的演出囉!
說到呂思清對[梁祝]的詮釋, 與 2010 年十二月的演出相比, 整體風格又有改變, 引子顯得更加清麗婉約, 隨著樂曲情境的演進逐漸加大力度與對比, 這點跟 2010 年的詮釋相差不多, 著力甚深. 末段的詮釋改變較大, 一轉而變成近似引子的秀麗風采, 卻反而跟前段的激烈情緒形成極為明顯的對比, 營造出一種淡然之中倍感淒清的情境. 會想要一再來聽呂思清的[梁祝], 就是為了想要知道他又在這首曲子的詮釋上做了什麼改變吧!
今天這場音樂會中的[梁祝]一曲不愧為壓卷之作. 獨奏者, 樂團表現, 以及場地效果, 整合在一起確實呈現出精彩絕倫的高水準演出, 以此為我 2012 的音樂會聆聽劃下句點, 可以說完全心滿意足了. 現在可以開始期待明年也能聽到這麼優秀的演出囉!
附錄: 2010 年呂思清梁祝音樂會的個人感言供參考http://tocnf.blogspot.tw/2010/12/20101209-vs.html
拙文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