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主義式的結構主義劇作,在一幕一幕間肢解了莎翁的<哈姆雷特>,卻也一步一步地勾繪出風屏劇團成員們的糾葛情仇。這可以是一齣引人捧腹狂笑的喜劇,卻更是一齣讓人啞口無言的人生荒謬劇。而特殊的時空背景,也讓這次看戲,轉變成不只是看戲的體驗。
這是屏風表演班最後一次巡迴,演出的是李國修堪稱最經典的戲目。
是的,屏風,是李國修的屏風,也是不能沒有李國修的屏風。在李國修告別了人世舞台之後,屏風確實也到了劃下句點的時候。閤上了這一面屏風,但李國修留下的一眾弟子們與劇作,卻足以傳承一門香火,延續的是未來一段段無止無息, "開門、上台、演戲" 的伶人故事。
於是,在<莎姆雷特>劇情推向高潮之處,壓抑了無數苦悶的修國,失控地嘶叫著內心不滿。剎那間,那一個舉手投足,那一份眼神流盼,莫不是,國修師傅的披掛登台。這燈光、這戲台、這一眾屏風子弟、和滿廳如癡如狂的觀眾啊,卻禁不住一捧淚,告別這最後的身影。
別了屏風。一路走來,那個是,功德圓滿啊。
2013-12-09
2013-11-11
脂肪與膽固醇到底是不是兇手? 這是一篇好的故事,還是造成更多的困惑?
從最近澳洲電視台 ABC 的健康節目談起:
"健康史上最大騙局!上個月底(10/25),澳洲的ABC電視台的一個節目 Catalyst 報道了許多人都不想聽到的新聞,就是 飽和脂肪跟膽固醇其實對身體沒有害處!這個新聞引起了澳洲的飲食革命!"看完節目(以及同系列第二集,http://www.abc.net.au/catalyst/stories/3881441.htm ),對這種新聞炒作,多少有些感慨。
大學時念營養相關學科,老師們就已經批判過高脂高膽固醇的理論,認為在"正常飲食攝取"下,兩者都是人類生存必需的營養,不需刻意降低。而肥胖最主要的因子是碳水化合物,而非脂肪的攝取,碳水化合物吸收後則以脂肪的形式儲存,也就是血脂的來源。
但是過量飲食中膽固醇與脂肪 (特別是長鍊飽和脂肪酸) 的攝取呢? 它們還是安全的嗎? 事實上,現代人飲食水準早已遠遠超過人類正常營養所需,兼之又缺乏足夠的運動,大多數吃進去的東西反而變成負擔。簡單來說,本來對血管無害的各種脂肪分子,如果因為原料超量輸入,造成身體無法自然排除,它們當然會到處亂塞,塞在脂肪組織就是肥胖以及相關疾病,進入血液系統長期累積,自然造成各種後續病變,如果再加上其它生活不良習慣造成血管健康程度下降,會造成心血管病變一點也不奇怪。
過去幾十年有太多的研究說明這樣的過量攝取會造成什麼樣的災難結果。特別是動物實驗,足以毫無疑義地證明高脂飲食對心血管的破壞。我是不知道為什麼這個報導對這種條件控制在理想情況下的機制性研究視而不見? (或許是對所有紮實的反方研究都視而不見?)
飲食中的脂肪攝取,依其種類、方式、與量,或許不只是無害,甚至是確保日常健康的主要因子之一,但現代人的問題就在於過度、過量、無節制的攝取。現在最需要推廣的觀點是"適可而止",但這樣的報導只是單方向攻擊過去研究理論的盲點,並無助於大眾建立平衡飲食的觀念,反而會讓大眾失去需要合理控制飲食的急迫認知。這樣做報導的方式,老實說我覺得這只是在炒作議題,不但無助於大眾建立較健康的飲食觀念,反而造成更多混淆與困擾,這還蠻糟糕的。
對我而言,報導中真正值得注意的重點是:
1. 糖這類精鍊碳水化合物才是肥胖與心血管疾病的最大兇手,是需要特別小心節制的地方;
2. 而脂肪的攝取,一般正常人只要在適量的範圍內、慎選脂肪來源的種類(避免長鍊飽和脂肪酸,特別是海魚類之外的動物來源),對健康來說其實是有正面幫助的。
不幸的是,到目前為止,這個系列報導僅是妖魔化過去科學研究與醫學發展的盲點,用騙局、謊言之類的指控來攻擊早已過時的理論與觀念,雖然呈現出了可以吸引人的好"故事",卻反而讓社會大眾對健康醫學議題陷入更加恐慌而失去信任的境地。如果這系列報導最終能在正反兩面都做適度的取材與探討,從中析論出當前科學研究的主要發展方向與困境,讓大眾明白現階段可參考的飲食觀念與策略,這才是對大眾真正有助益的公共報導。
2013-09-03
2013.9.3 基改不基改,謠言與問題?
基改技術有它誕生的背景,以及想要解決的問題。作為新穎的生物技術,它既然能帶來巨大的收益,也會有相應的風險,理所當然的想要撈一筆的財團也會想插手壟斷。我們看到的孟山都這類財團操作,與其說是在推動基改作物,不如說是藉由壟斷基改作物的技術以滿足財團獲利需求,本來用來改善農作環境的基改作物反而成為它們剝削農民的工具。這是資本主義黑暗面的問題而不是基改作物問題。
另外,基改作物牽涉的食品安全評鑑議題,背後需要國家投入可觀的資源建立評鑑制度。不過迄今各國包括歐盟在內,都認為目前的食品安全分析技術無法完整確認基改作物與原始物種間是否存在風險差異。2008 年歐盟基改作物審查部門曾發表他們執行的大規模聯合研究,結果認為已知的基改作物至少在各種實驗動物身上,與一般作物相比並無差異 (EFSA GMO panel,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2008)。
台灣政府最大的問題,與其說是在被有力財團施壓或矇蔽這類基改作物議題,不如說本身就是落後而專業能力貧弱,以致於無法有效率地針對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問題作出對應。換句話說,"食品安全管理問題"而不是"基改作物問題"。然而,基改議題上,有太多問題受到情緒化操弄、使這個牽涉了許多不同專業層面的問題更加複雜化。
以基改技術做考量時,不同國家依其農業生產特性,以及社會食品形態需求,應該建立自己在地化的基改作物政策,而不是盲目尋找與跟隨特定國家的標準。今年五月的 <自然 (Nature)> 便有英國與非洲學者與官員針對此一議題發表專文,提醒在基改作物浪潮之中,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應該如何客觀檢視基改作物對自己國家實際上的影響力,以及存在價值 (Whitty et al., Nature, 2013)。從這一方面來看,台灣社會是否能排除對基改作物的盲目情緒性恐慌,同時施壓與支持政府進行相關研究能量與政策的發展,提供真正兼顧利益並能控制風險的基改作物政策,才是應該發展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EFSA GMO Panel Working Group on Animal Feeding Trials., Safety and nutritional assessment of GM plants and derived food and feed: the role of animal feeding trials., Food Chem Toxicol., 2008 Mar;46 Suppl 1:S2-70
2. C. Whitty, M. Jones, A. Tollervey and T. Wheeler. Biotechnology: Africa and Asia need a rational debate on GM crops., Nature, 2013, 497, 31–33.
2013-04-28
2013 4.27 A Heroic Life - Gainsbourg (為你彈琴)
一部電影,一首敘事詩
雖然是被賽吉 甘斯柏 (Serge Gainsbourg) 的生平吸引進電影院,但最驚豔的是整部電影的表現手法,如同一首敘事長詩,隨著音韻流動,說唱之間,娓娓道來法國一代音樂強人的生命歷程。偶爾穿插的奇幻劇情,流利暢快地表現了人物們內心的糾結與覺悟,絲毫不顯拖泥帶水;而甘斯柏的重要音樂創作,也在電影中緊扣著他人生中的轉折,一一展開、提點、註解了他走過了道路。
做為一個凡人,甘斯柏對於感情太敏銳卻又太誠實;詩與音樂的驚人天賦,卻把他逼上為整個世代尋求出口與解放的道路。成為整個世代的英雄,他卻止不住在家人面前一遍又一遍的哭泣。以超現實手法呈現的奇幻情境,是導演別出心裁的旁白角色,為電影染上些許奇異的魔幻色彩,實際上卻剖析了甘斯柏的內在心境變化。
光是電影本身就是一個精彩絕倫、風格獨具的電影作品,從運鏡、音樂編配、到演員表現,與劇情融合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個整體之中,卻又填滿了細心體會的話,無處不在的精緻與細膩表現。無論是演員、音樂的呈現,與劇情的開展,以自然流轉的方式行進,好像在看現實生活中歷歷在目,親身週圍發生的故事一般,不知此身正觀戲作。演員在扮演親人、愛侶之間隱微的動作,一顧一盼之間、像是蘊含著飽滿的感情與思念,如同他們真心相愛,在眼神裡映出彼此的心意,在歌聲裡唱出彼此的依戀一般。
或許得要是這樣細膩精緻的電影呈現,才能窺視甘斯柏這樣一個英雄人物的人生起伏與轉折。135 分鐘的劇情,卻在詩與音樂之間走完一段充滿飽滿感情的人生。不是一部娛樂觀眾的電影,A heroic Life 卻是一部無可挑剔的藝術創作,值得靜靜地看著、聽著、一起走過甘斯柏的生命歷程。
ps1 華山光點的廳隔音不太好,但音效還不錯,片中器樂的聲音細節有相當水準,看這部片的音樂效果相當不錯。
Referencehttp://www.youtube.com/watch?v=VpudTIfyRPQ
雖然是被賽吉 甘斯柏 (Serge Gainsbourg) 的生平吸引進電影院,但最驚豔的是整部電影的表現手法,如同一首敘事長詩,隨著音韻流動,說唱之間,娓娓道來法國一代音樂強人的生命歷程。偶爾穿插的奇幻劇情,流利暢快地表現了人物們內心的糾結與覺悟,絲毫不顯拖泥帶水;而甘斯柏的重要音樂創作,也在電影中緊扣著他人生中的轉折,一一展開、提點、註解了他走過了道路。
做為一個凡人,甘斯柏對於感情太敏銳卻又太誠實;詩與音樂的驚人天賦,卻把他逼上為整個世代尋求出口與解放的道路。成為整個世代的英雄,他卻止不住在家人面前一遍又一遍的哭泣。以超現實手法呈現的奇幻情境,是導演別出心裁的旁白角色,為電影染上些許奇異的魔幻色彩,實際上卻剖析了甘斯柏的內在心境變化。
光是電影本身就是一個精彩絕倫、風格獨具的電影作品,從運鏡、音樂編配、到演員表現,與劇情融合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個整體之中,卻又填滿了細心體會的話,無處不在的精緻與細膩表現。無論是演員、音樂的呈現,與劇情的開展,以自然流轉的方式行進,好像在看現實生活中歷歷在目,親身週圍發生的故事一般,不知此身正觀戲作。演員在扮演親人、愛侶之間隱微的動作,一顧一盼之間、像是蘊含著飽滿的感情與思念,如同他們真心相愛,在眼神裡映出彼此的心意,在歌聲裡唱出彼此的依戀一般。
或許得要是這樣細膩精緻的電影呈現,才能窺視甘斯柏這樣一個英雄人物的人生起伏與轉折。135 分鐘的劇情,卻在詩與音樂之間走完一段充滿飽滿感情的人生。不是一部娛樂觀眾的電影,A heroic Life 卻是一部無可挑剔的藝術創作,值得靜靜地看著、聽著、一起走過甘斯柏的生命歷程。
ps1 華山光點的廳隔音不太好,但音效還不錯,片中器樂的聲音細節有相當水準,看這部片的音樂效果相當不錯。
Referencehttp://www.youtube.com/watch?v=VpudTIfyRPQ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