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1

脂肪與膽固醇到底是不是兇手? 這是一篇好的故事,還是造成更多的困惑?

從最近澳洲電視台 ABC 的健康節目談起:




"健康史上最大騙局!上個月底(10/25),澳洲的ABC電視台的一個節目 Catalyst 報道了許多人都不想聽到的新聞,就是 飽和脂肪跟膽固醇其實對身體沒有害處!這個新聞引起了澳洲的飲食革命!"看完節目(以及同系列第二集,http://www.abc.net.au/catalyst/stories/3881441.htm ),對這種新聞炒作,多少有些感慨。


大學時念營養相關學科,老師們就已經批判過高脂高膽固醇的理論,認為在"正常飲食攝取"下,兩者都是人類生存必需的營養,不需刻意降低。而肥胖最主要的因子是碳水化合物,而非脂肪的攝取,碳水化合物吸收後則以脂肪的形式儲存,也就是血脂的來源。


但是過量飲食中膽固醇與脂肪 (特別是長鍊飽和脂肪酸) 的攝取呢? 它們還是安全的嗎? 事實上,現代人飲食水準早已遠遠超過人類正常營養所需,兼之又缺乏足夠的運動,大多數吃進去的東西反而變成負擔。簡單來說,本來對血管無害的各種脂肪分子,如果因為原料超量輸入,造成身體無法自然排除,它們當然會到處亂塞,塞在脂肪組織就是肥胖以及相關疾病,進入血液系統長期累積,自然造成各種後續病變,如果再加上其它生活不良習慣造成血管健康程度下降,會造成心血管病變一點也不奇怪。


過去幾十年有太多的研究說明這樣的過量攝取會造成什麼樣的災難結果。特別是動物實驗,足以毫無疑義地證明高脂飲食對心血管的破壞。我是不知道為什麼這個報導對這種條件控制在理想情況下的機制性研究視而不見? (或許是對所有紮實的反方研究都視而不見?)


飲食中的脂肪攝取,依其種類、方式、與量,或許不只是無害,甚至是確保日常健康的主要因子之一,但現代人的問題就在於過度、過量、無節制的攝取。現在最需要推廣的觀點是"適可而止",但這樣的報導只是單方向攻擊過去研究理論的盲點,並無助於大眾建立平衡飲食的觀念,反而會讓大眾失去需要合理控制飲食的急迫認知。這樣做報導的方式,老實說我覺得這只是在炒作議題,不但無助於大眾建立較健康的飲食觀念,反而造成更多混淆與困擾,這還蠻糟糕的。


對我而言,報導中真正值得注意的重點是:

1. 糖這類精鍊碳水化合物才是肥胖與心血管疾病的最大兇手,是需要特別小心節制的地方;

2. 而脂肪的攝取,一般正常人只要在適量的範圍內、慎選脂肪來源的種類(避免長鍊飽和脂肪酸,特別是海魚類之外的動物來源),對健康來說其實是有正面幫助的。  


不幸的是,到目前為止,這個系列報導僅是妖魔化過去科學研究與醫學發展的盲點,用騙局、謊言之類的指控來攻擊早已過時的理論與觀念,雖然呈現出了可以吸引人的好"故事",卻反而讓社會大眾對健康醫學議題陷入更加恐慌而失去信任的境地。如果這系列報導最終能在正反兩面都做適度的取材與探討,從中析論出當前科學研究的主要發展方向與困境,讓大眾明白現階段可參考的飲食觀念與策略,這才是對大眾真正有助益的公共報導。